上汽大通之所以選擇“C2B模式”,一是被競爭逼的;二是大通本身的優勢。
從2016年北京車展,我們講用“C2B理念”做D90,到D90上市發布,由此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業務的影響力。
上汽大通D90上市發布會現場
上周,上汽大通以“C2B造車理念”推出其首個實踐車型——D90,可根據用戶喜好,提供定制化生產服務。同時,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宣布,2017年購車用戶可享受終生質保的優惠措施。
在上汽大通D90上市發布會后,中國經濟網記者等媒體同行采訪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藍青松。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藍青松
記者:上汽大通首次進軍乘用車領域,為什么對D90車型采用業內罕有的“C2B”模式?
藍青松:上汽大通選擇C2B有兩個原因:一是被競爭逼的;二是大通本身的優勢。要做C2B模式,大通已經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由于技術的變化,特別是互聯網給企業有直接與用戶聯通的機會。另外,企業端的大數據應用,尤其是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升,能夠支持新的數據化。
“地利”則是消費者的變化,在汽車進入家庭之后,產品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消費者一直在消費升級,年輕用戶更愿意體現自我、體現自己的個性。
“人和”要求我們的團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產品的開發、設計,智能供應鏈,采購、售后服務等,我們知道這個體系是怎么運行的,更知道信息化如何驅動流程的業務運作。必須要說的是,上汽大通是一個很年輕的公司,成立僅僅六年,但我們可能是中國汽車企業信息化最強的公司,公司的所有業務都是在系統上實現的。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藍青松介紹上汽大通C2B業務
2015年,上汽集團“X+”項目融資,支持上汽大通的C2B業務,實際上這也顛覆了汽車行業。汽車行業100多年都是做的B2C業務,現在是真正開始做C2B業務。
從2016年北京車展,我們講用“C2B理念”做D90,到D90的上市發布會,我們可能是只走到了一半。隨著后續產品的推出,客戶給出的各種體驗、反饋,這只是C2B 1.0的第一個循環,相信由此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業務的影響力。比如,有150萬粉絲跟我們互動,整個過程中給我們提了上億的意見。這在原來的業務范圍、業務領域、業務模式里,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產品沒上市之前,有四千次用戶與我們互動的試乘試駕。用戶對我們的理解越來越清楚,而且我們做的都是他們需要的產品。這次帶來的價值,是雙方的價值——企業的價值和用戶的價值,也是C2B業務帶來的價值,即用戶可以按照他的想法來定制。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藍青松公布上汽大通D90售價
記者:大通D90上市了,那么,你們是怎么處理定制化與成本之間的關系的?
藍青松:關于定制化和成本的關系。此前,汽車的定制化主要還是豪華車,交付周期也很長、成本也很高。因為它是小批量、多品種、個性化的定制。個性化一定要有生命力,成本一定要有競爭力,C2B的業務才會有生命力。的確會有一些用戶會有特別個性化的需求,會有一些成本的增加,也會為他的額外個性化買單。我們希望這一模式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尤其是年輕的用戶,不只是體驗、購買我們的產品;乃至不購買我們的產品,為我們提一些意見和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這是它的價值所在。
記者:在投入和產出方面,上汽大通是怎么看的?上汽集團對于D90有怎樣的期待。比如:年產量是多少?
藍青松:投入一個是直接投入,一個是間接投入。直接投入在制造系統是不大的。在互聯網端、云計算這里,就是在數據端,這個投入是大的。這個打法,實際上是和互聯網企業的打法是一樣的,今后的數字化公司就是誰擁有用戶數據更多,誰更有話語權。
關于銷量,大通D90自9月份開始交車,當月大概三百輛左右。到十月,爭取爬到一千輛,然后逐步往上爬。今年的產能可以做到一萬輛。
記者:據我們觀察,這個級別的車在政府采購或者是部門及系統用車都有較大的比重。那么,您未來的預期是怎樣的?
藍青松:政府采購是我們的一個優勢,我預計大概會有10%-15%的銷量會是政府采購。尤其是在公檢法司,還有中西部政府使用,以及一些大的企業,如礦山、冶煉、石油、石化、郵政等極限環境的,我們的產品性價比非常高,智能互聯系統還可以和他們的后臺系統聯系。對此,我們可以做進一步的二次開發,給他們帶來更多價值。
記者:在“C2B時代”之前,經銷商在銷售現場是扮演接受訂單,以及接受用戶有限的個性化需求。大通把定制平臺放到線上,經銷商在整個銷售環節中的角色會產生哪些變化?
藍青松:在原來的模式或者現有模式上,經銷商可能是做售后配件選裝。現在做C2B以后,經銷商的一些需求,也會變成整車廠的一些業務,我們可能會在流水線上做。另一方面,特別個性化的一些區域,我們也可以安排在區域做。這樣就真正變成我們和經銷商,然后再和用戶的直聯。(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宇星)
(責任編輯: 馬瀚明 )